我在想....今年的聖誕節.........是不是該換個方試過?
+7
GRACE0724
pk70762
Tanya
judyyai
Tiger&蘋果爸
jack0615.tw
leoneriol
11 posters
我在想....今年的聖誕節.........是不是該換個方試過?
主題回顧 :
超爛的聖誕節禮物
超爛的聖誕節禮物
leoneriol- 榮譽顧問
- 文章總數 : 818
年齡 : 40
來自 : 基隆市七堵區
職業 : 機電工程公司-繪圖(工地)
愛好 : 看小說
個性 : 不愛說話-反應慢
使用年資 : 6年
使用版本 : 2008 & 2012
積分 : 27
經驗值 : 9200
威望值 : 960
發帖精華 : 1
回帖精華 : 1
注冊日期 : 2009-03-12
回復: 我在想....今年的聖誕節.........是不是該換個方試過?
以後再做個"孩子送父母最遜的禮物"的主題,不知道有沒有人想看...過節日和送禮都只是心意的表現,當然我不是說一定要送最好的禮物或大餐...但當你錙銖必較或惡搞時,那份親切可能正悄悄的遠離了~是阿...聖誕老人是不存在...很多時候一些節慶時的送往迎來也沒有那麼必要了,事實戳破了,年獸也不存在了,當孩子年紀漸長,或許你將發現你給孩子留下的是怎樣的世界
回復: 我在想....今年的聖誕節.........是不是該換個方試過?
HEMOS 育緯
你們倆說的沒錯...嗚...我知錯了!
還好小蘋果自己本身也很搞笑...心理應該沒有什麼大礙才是~
你們倆說的沒錯...嗚...我知錯了!
還好小蘋果自己本身也很搞笑...心理應該沒有什麼大礙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比例設定與出圖技巧-線上課程(點我)👈
回復: 我在想....今年的聖誕節.........是不是該換個方試過?
育緯 寫到:以後再做個"孩子送父母最遜的禮物"的主題,不知道有沒有人想看...過節日和送禮都只是心意的表現,當然我不是說一定要送最好的禮物或大餐...但當你錙銖必較或惡搞時,那份親切可能正悄悄的遠離了~是阿...聖誕老人是不存在...很多時候一些節慶時的送往迎來也沒有那麼必要了,事實戳破了,年獸也不存在了,當孩子年紀漸長,或許你將發現你給孩子留下的是怎樣的世界
嗯~我也有個不是很美好的家庭 小朋友去學校聊天最常就是炫耀和比較 不會去爭 也會去聽
聽別人的爸爸又帶去那邊玩 又去吃什麼 又買了什麼 零用錢多少 什麼都能比較
大人都會說 給太多會寵壞小孩 但是沒給過 又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我有一個吃喝嫖賭四樣精通的老爸 從我出生到現在沒主動給我生活費 也沒給過家裡半毛錢 只有在他自己錢花光 就回到家裡要錢
好險我有個非常厲害的媽媽..一個人撐起一個家(爺爺+奶奶+我和姐姐+錢花光了才會回家的老爸) 還可以把我們一手拉拔長大
不用玩具 一塊黏土可以玩上好幾年 想要什麼自己捏 (黏土人大戰怪獸)
還常常在學校拿幾根粉筆回家自己雕刻些東西 (黏土人的武器之類的..)
抽屜有一整疊的廢紙 背面全都是異想天開的塗鴨 沒辦法去遊樂園 自己畫 (黏土人的戰鬥場景)
所以出社會之後做過牙技師(做假牙),整天就是坐在那邊玩雕刻 (刻臘..假牙是先用臘去滴出大概的型態 在用刀子去刻出型狀和溝)
現在又改做繪圖師...這些都是小時後的影響呀....
有人常問我為什麼不去讀復興美工之類的...怎麼會走機械製圖
我只能和他說..沒辦法呀 小時後我很自閉..國中畢業我萬惡的爸爸為了以後我可以免錢幫他修車
他就很強硬的叫我要去念汽修科...冏rz....結果讀完我還是啥都不懂..除了AutoCAD我學的很開心..@@
不會說出口 不代表從來不在意 自己也是常常在心裡說沒關係 但是不知不覺中還是一直逃避
所以~~有小孩的話~很多時後我覺得多和孩子溝通吧
小褚- 中級會員
- 文章總數 : 120
年齡 : 40
來自 : 台北
職業 : 繪圖工程師
愛好 : 畫圖、遊戲、小說
個性 : 淡定
使用年資 : 15年
使用版本 : 2019
積分 : 6
經驗值 : 5604
威望值 : 331
注冊日期 : 2011-10-24
回復: 我在想....今年的聖誕節.........是不是該換個方試過?
尹建莉:不要捉弄孩子
2010-04-27 17:32:55
作者:尹建莉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圓圓上幼兒園時,有一階段我工作特別忙,就由她爸爸接送。她爸爸單位離幼兒園很近,幼兒園放學早,爸爸接上她還不到下班時間,就把她帶回單位再待一個小時才回家。
他辦公室幾個人當時都三十歲左右,大家處得很好,也很隨意,經常互相開玩笑。有兩個同事很喜歡和圓圓說話,但他們不是正常地和孩子說話,總是把她當個小動物一樣捉弄。比如裝出很兇惡的樣子,強行要來抱孩子,孩子嚇得直躲,他們則樂得哈哈笑起來;或者煞有介事地要圓圓喊他們“爺爺”,孩子不懂事,就叫了爺爺,逗得辦公室的人都笑起來。我可以想像是,當時圓圓一定從大家的表情中感覺到了什麼地方錯了,但又不知哪裡錯了,她一定很惶惑,很不安。再後來他們又讓圓圓叫爺爺,圓圓不叫,他們就假裝生氣,說你這個孩子不懂禮貌,弄得圓圓不知所措。
她爸爸也不喜歡別人那樣逗圓圓玩,但也許是覺得這只是開玩笑,也許是因為對同事不好意思,就沒去強行製止他們。
我開始並不知道這件事,孩子那麼小也沒有能力把她的不快告訴我。結果過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圓圓和外人打交道時流露出不自信,說話時不像以前那麼大方了,經常是想說又拿不准,眼神一片猶疑躲閃,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時。這讓我有點著急,但一下子也找不到癥結,就反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在生活中更留心讓她多和別人打交道,培養她的自信。
有一天,圓圓和她爸爸從單位回來,我看出圓圓有哭過的痕跡,問怎麼了,圓圓說:張叔叔說爸爸不要我了。說著又想哭。她爸爸解釋說,他下班前到院長那裡開個會,會議比原來時間稍長些,到下班了還沒結束。那個張姓同事就對圓圓說:“你爸爸和媽媽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我,我家有個兒子,正好沒有小女孩,走吧,跟我回家吧。”說著就做出要拉圓圓走的樣子。圓圓被嚇壞了,大哭起來。這時,我才知道他們經常捉弄孩子。
我當時很生氣,責怪先生不懂得保護孩子,氣頭上說要剝奪他接送孩子的權利。先生雖然對同事的做法也有些不滿,但他不認為會給圓圓帶來什麼影響,覺得我把這件事看得太重了。我後來多次和他談到這事,和他分析孩子的心理。他從事實中也看到了影響,圓圓有兩次從睡夢中哭醒來,問她做了什麼夢,都是說夢到爸爸從幼兒園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獨自走了。大人的一個無聊的玩笑,給孩子帶來多麼深刻的恐懼啊。
她爸爸終於意識到這事對圓圓的影響,也非常懊悔。後來我盡量去接孩子,真的“剝奪”了先生接孩子的權利,主要是我不想讓圓圓再見到她爸爸單位那兩個人,不想喚起她的不快。她爸爸也真正注意這個問題了,偶爾因為我實在忙顧不上接孩子,他把孩子接回單位,也絕不允許同事再捉弄孩子。我和先生達成一個共識,就是寧得罪同事,絕不“得罪”孩子。當然,單位同事捉弄孩子並沒有惡意,看家長不願意,以後就不那樣做了,所以也不存在“得罪”的問題。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經常是成長把自己降低到兒童的情趣中,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我看到一位媽媽洗完一塊床單晾起後,順便和她兩歲的小兒子玩一種叫“眊兒”的遊戲。她和孩子分別站在床單兩邊,互相看不見,然後喊一聲“眊兒”,兩人就同時從床單左邊或右邊探頭去看對方。孩子的目的是每次探頭能和媽媽碰面,而媽媽的目的是每次探頭都不讓孩子看到。這樣,媽媽有可能這一次剛剛從左邊探了一次頭,接下來的“眊兒”還是從左邊探頭;以孩子的判斷,媽媽剛從左邊出來,這下該到右邊了,就跑到右邊,結果撲個空。這樣可能來回撲幾次空,到終於和媽媽碰上面了,孩子就會樂得大笑起來。尤其是媽媽使了小計策,剛從左邊出來,又從左邊出來,而孩子已學會判斷,通過猜測,兩次從同一邊出來,連著臉對臉地和媽媽 “眊兒”上了,孩子為自己的成就感興奮不已。
捉弄孩子,則是成長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例如大人手裡拿著一個準備給孩子的東西,卻不痛快地給他,而是提條件,讓孩子說一句甜言蜜語,如果孩子不說,就做出要把東西拿走不給的樣子,直到孩子說了,這才滿意地把東西遞給孩子。還有的大人以嚇唬孩子取樂,看到小男孩,就做出要把刀子割男孩的小雞雞之類的動作。或者看到一個小女孩極喜歡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來,說丟了或者被別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才拿出來。
成人覺得這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著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毛病。
現在的都市生活中,上面那些捉弄孩子的具體做法可能不大用了,但人們捉弄孩子的思維方式還很普遍,孩子在很多場合下仍然是被捉弄的對象。這些捉弄行為表面上看已不那麼粗俗,但它們與上面那些捉弄行為的野蠻性是相似的,都包含了對孩子的不尊重,和對兒童心理的不體諒。
2008年1月2日晚上我看到北京電視台有一個節目,邀請了來自河北的五胞胎,四女一男。這五名年齡只有四歲多的小傢伙健康可愛,齊齊站在演播室中間,一點也不怯場,都是滿臉興奮的樣子,他們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饒有興味地坐下看節目。
主持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中誰最愛告狀”。五個小孩子聽了這個問題一臉迷惑,開始都不確定地亂指,後來有的人看別人指誰他也指誰,最後就統一到一個孩子身上,那個被確定為最愛告狀的孩子一下顯得無所適從,她肯定感覺到了自己不是個好角色,樣子有些委屈,甚至害怕。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是“誰最愛打別人”。孩子們開始又是亂指,中間還有互相揭發,最後又統一到一個人身上,那個“最愛打人”的孩子一下子顯得很難為情。
主持人第三個問題是“誰挨爸爸打最多”。孩子們仍是猶猶豫豫的亂指,到最後統一在一個孩子身上,被指到的孩子立即變得不知如何是好,臉上是說不出的尷尬。
主持人和觀眾都被孩子們的樣子逗樂了,沒笑的只有這幾個孩子。他們的關係已被挑撥,大庭廣眾下被貼上某個標籤,他們都不像剛上場那樣輕鬆,變得緊張起來,有些不知所措了。
接下來,主持人拿上來一個非常漂亮的書包,說只有這一個書包,問孩子們給誰。孩子們明明都被這個書包吸引,他們看這書包的眼神充滿了渴望,小小的心一定都很想得到這個書包。但是,他們剛才已有被貼上壞標籤的經歷,他們都想表現得好,就開始互相推讓,都說給別人,沒有一個人敢說給自己。指來指去,最後決定給老大,老大拿到書包很高興,其他幾個孩子的失望是顯而易見的;老大也許在一瞬間感到不妥,咬咬牙讓給了老五,這倒有些出人意料。正當主持人誇獎她時,小姑娘一下哭了,萬分失落和委屈。主持人故作驚訝地問她為什麼要哭,孩子哭得說不出話來。
這時,那個愛說話的伶俐的老三打圓場說“她是覺得老五好,才哭了”。觀眾又一次被老三的“解釋”逗笑了。
節目就這樣一直弄到孩子們哭也哭了,虛假的話也說了,個個心裡七上八下,主持人才拿上另外四個書包,孩子也終於破涕為笑。
這個節目的目的是什麼,他們設計這些問題和環節的用意何在?實在搞不明白。我沒再往下看,離開電視幹別的去了。否則我鬱悶得也想哭了。
寫到這裡,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這首詩寫得太好了,所有的成人在面對孩子時都應該牢記:
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特別提示:
成人覺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裡上造成傷害。它對於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操作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
2010-04-27 17:32:55
作者:尹建莉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圓圓上幼兒園時,有一階段我工作特別忙,就由她爸爸接送。她爸爸單位離幼兒園很近,幼兒園放學早,爸爸接上她還不到下班時間,就把她帶回單位再待一個小時才回家。
他辦公室幾個人當時都三十歲左右,大家處得很好,也很隨意,經常互相開玩笑。有兩個同事很喜歡和圓圓說話,但他們不是正常地和孩子說話,總是把她當個小動物一樣捉弄。比如裝出很兇惡的樣子,強行要來抱孩子,孩子嚇得直躲,他們則樂得哈哈笑起來;或者煞有介事地要圓圓喊他們“爺爺”,孩子不懂事,就叫了爺爺,逗得辦公室的人都笑起來。我可以想像是,當時圓圓一定從大家的表情中感覺到了什麼地方錯了,但又不知哪裡錯了,她一定很惶惑,很不安。再後來他們又讓圓圓叫爺爺,圓圓不叫,他們就假裝生氣,說你這個孩子不懂禮貌,弄得圓圓不知所措。
她爸爸也不喜歡別人那樣逗圓圓玩,但也許是覺得這只是開玩笑,也許是因為對同事不好意思,就沒去強行製止他們。
我開始並不知道這件事,孩子那麼小也沒有能力把她的不快告訴我。結果過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圓圓和外人打交道時流露出不自信,說話時不像以前那麼大方了,經常是想說又拿不准,眼神一片猶疑躲閃,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時。這讓我有點著急,但一下子也找不到癥結,就反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在生活中更留心讓她多和別人打交道,培養她的自信。
有一天,圓圓和她爸爸從單位回來,我看出圓圓有哭過的痕跡,問怎麼了,圓圓說:張叔叔說爸爸不要我了。說著又想哭。她爸爸解釋說,他下班前到院長那裡開個會,會議比原來時間稍長些,到下班了還沒結束。那個張姓同事就對圓圓說:“你爸爸和媽媽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我,我家有個兒子,正好沒有小女孩,走吧,跟我回家吧。”說著就做出要拉圓圓走的樣子。圓圓被嚇壞了,大哭起來。這時,我才知道他們經常捉弄孩子。
我當時很生氣,責怪先生不懂得保護孩子,氣頭上說要剝奪他接送孩子的權利。先生雖然對同事的做法也有些不滿,但他不認為會給圓圓帶來什麼影響,覺得我把這件事看得太重了。我後來多次和他談到這事,和他分析孩子的心理。他從事實中也看到了影響,圓圓有兩次從睡夢中哭醒來,問她做了什麼夢,都是說夢到爸爸從幼兒園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獨自走了。大人的一個無聊的玩笑,給孩子帶來多麼深刻的恐懼啊。
她爸爸終於意識到這事對圓圓的影響,也非常懊悔。後來我盡量去接孩子,真的“剝奪”了先生接孩子的權利,主要是我不想讓圓圓再見到她爸爸單位那兩個人,不想喚起她的不快。她爸爸也真正注意這個問題了,偶爾因為我實在忙顧不上接孩子,他把孩子接回單位,也絕不允許同事再捉弄孩子。我和先生達成一個共識,就是寧得罪同事,絕不“得罪”孩子。當然,單位同事捉弄孩子並沒有惡意,看家長不願意,以後就不那樣做了,所以也不存在“得罪”的問題。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經常是成長把自己降低到兒童的情趣中,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我看到一位媽媽洗完一塊床單晾起後,順便和她兩歲的小兒子玩一種叫“眊兒”的遊戲。她和孩子分別站在床單兩邊,互相看不見,然後喊一聲“眊兒”,兩人就同時從床單左邊或右邊探頭去看對方。孩子的目的是每次探頭能和媽媽碰面,而媽媽的目的是每次探頭都不讓孩子看到。這樣,媽媽有可能這一次剛剛從左邊探了一次頭,接下來的“眊兒”還是從左邊探頭;以孩子的判斷,媽媽剛從左邊出來,這下該到右邊了,就跑到右邊,結果撲個空。這樣可能來回撲幾次空,到終於和媽媽碰上面了,孩子就會樂得大笑起來。尤其是媽媽使了小計策,剛從左邊出來,又從左邊出來,而孩子已學會判斷,通過猜測,兩次從同一邊出來,連著臉對臉地和媽媽 “眊兒”上了,孩子為自己的成就感興奮不已。
捉弄孩子,則是成長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例如大人手裡拿著一個準備給孩子的東西,卻不痛快地給他,而是提條件,讓孩子說一句甜言蜜語,如果孩子不說,就做出要把東西拿走不給的樣子,直到孩子說了,這才滿意地把東西遞給孩子。還有的大人以嚇唬孩子取樂,看到小男孩,就做出要把刀子割男孩的小雞雞之類的動作。或者看到一個小女孩極喜歡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來,說丟了或者被別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才拿出來。
成人覺得這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著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毛病。
現在的都市生活中,上面那些捉弄孩子的具體做法可能不大用了,但人們捉弄孩子的思維方式還很普遍,孩子在很多場合下仍然是被捉弄的對象。這些捉弄行為表面上看已不那麼粗俗,但它們與上面那些捉弄行為的野蠻性是相似的,都包含了對孩子的不尊重,和對兒童心理的不體諒。
2008年1月2日晚上我看到北京電視台有一個節目,邀請了來自河北的五胞胎,四女一男。這五名年齡只有四歲多的小傢伙健康可愛,齊齊站在演播室中間,一點也不怯場,都是滿臉興奮的樣子,他們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饒有興味地坐下看節目。
主持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中誰最愛告狀”。五個小孩子聽了這個問題一臉迷惑,開始都不確定地亂指,後來有的人看別人指誰他也指誰,最後就統一到一個孩子身上,那個被確定為最愛告狀的孩子一下顯得無所適從,她肯定感覺到了自己不是個好角色,樣子有些委屈,甚至害怕。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是“誰最愛打別人”。孩子們開始又是亂指,中間還有互相揭發,最後又統一到一個人身上,那個“最愛打人”的孩子一下子顯得很難為情。
主持人第三個問題是“誰挨爸爸打最多”。孩子們仍是猶猶豫豫的亂指,到最後統一在一個孩子身上,被指到的孩子立即變得不知如何是好,臉上是說不出的尷尬。
主持人和觀眾都被孩子們的樣子逗樂了,沒笑的只有這幾個孩子。他們的關係已被挑撥,大庭廣眾下被貼上某個標籤,他們都不像剛上場那樣輕鬆,變得緊張起來,有些不知所措了。
接下來,主持人拿上來一個非常漂亮的書包,說只有這一個書包,問孩子們給誰。孩子們明明都被這個書包吸引,他們看這書包的眼神充滿了渴望,小小的心一定都很想得到這個書包。但是,他們剛才已有被貼上壞標籤的經歷,他們都想表現得好,就開始互相推讓,都說給別人,沒有一個人敢說給自己。指來指去,最後決定給老大,老大拿到書包很高興,其他幾個孩子的失望是顯而易見的;老大也許在一瞬間感到不妥,咬咬牙讓給了老五,這倒有些出人意料。正當主持人誇獎她時,小姑娘一下哭了,萬分失落和委屈。主持人故作驚訝地問她為什麼要哭,孩子哭得說不出話來。
這時,那個愛說話的伶俐的老三打圓場說“她是覺得老五好,才哭了”。觀眾又一次被老三的“解釋”逗笑了。
節目就這樣一直弄到孩子們哭也哭了,虛假的話也說了,個個心裡七上八下,主持人才拿上另外四個書包,孩子也終於破涕為笑。
這個節目的目的是什麼,他們設計這些問題和環節的用意何在?實在搞不明白。我沒再往下看,離開電視幹別的去了。否則我鬱悶得也想哭了。
寫到這裡,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這首詩寫得太好了,所有的成人在面對孩子時都應該牢記:
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特別提示:
成人覺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裡上造成傷害。它對於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操作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
HEMOS- 榮譽顧問
- 文章總數 : 896
年齡 : 51
來自 : 台北
職業 : 土木結構
愛好 : 攝影×音樂×電影
個性 : 和善
使用年資 : 20 years ↑
使用版本 : 老手待忘!
積分 : 27
最佳解答 : 3
經驗值 : 10330
威望值 : 1664
回帖精華 : 1
注冊日期 : 2009-02-23
回復: 我在想....今年的聖誕節.........是不是該換個方試過?
面壁思過中......小弟在這邊真誠的跟各位道個歉!!
本來單純只只是想說看的這部網路上流傳的影片感覺還蠻有趣的所以想跟各位網友做個分享!!
完全沒考慮到網友們會對這樣的影片如此的反感.....
想一想應該是自己沒有謹慎的過濾內容的關係!!
對於已經造成反感的看官們深感抱歉!!
也深深感到窩心!!因為論壇上有很多願意關心大家的長輩們樂於給予指正教導!!超感恩!!
本來單純只只是想說看的這部網路上流傳的影片感覺還蠻有趣的所以想跟各位網友做個分享!!
完全沒考慮到網友們會對這樣的影片如此的反感.....
想一想應該是自己沒有謹慎的過濾內容的關係!!
對於已經造成反感的看官們深感抱歉!!
也深深感到窩心!!因為論壇上有很多願意關心大家的長輩們樂於給予指正教導!!超感恩!!
leoneriol- 榮譽顧問
- 文章總數 : 818
年齡 : 40
來自 : 基隆市七堵區
職業 : 機電工程公司-繪圖(工地)
愛好 : 看小說
個性 : 不愛說話-反應慢
使用年資 : 6年
使用版本 : 2008 & 2012
積分 : 27
經驗值 : 9200
威望值 : 960
發帖精華 : 1
回帖精華 : 1
注冊日期 : 2009-03-12
回復: 我在想....今年的聖誕節.........是不是該換個方試過?
聖誕節這段影片,有些人覺得過節逗弄一下小朋友開心,但有人覺得這樣不妥,大家見仁見智吧,我想 leoneriol 大大只是純粹想和大家分享,沒有惡意的~
amanda0124kimo- 論壇志工
- 文章總數 : 4531
年齡 : 48
來自 : 台北
職業 : 繪圖員/跑照
愛好 : 旅遊
個性 : 有氣質帶點悶騷
使用年資 : 2年
使用版本 : 2008
積分 : 8
經驗值 : 20402
威望值 : 887
注冊日期 : 2008-05-20
回復: 我在想....今年的聖誕節.........是不是該換個方試過?
是啊~這裡是休閒交誼廳,大家輕鬆一點無傷大雅~amanda0124kimo 寫到:聖誕節這段影片,有些人覺得過節逗弄一下小朋友開心,但有人覺得這樣不妥,大家見仁見智吧,我想 leoneriol 大大只是純粹想和大家分享,沒有惡意的~
影片純屬輕鬆博君一笑,leoneriol不用道歉啦~
要道歉的是我才對,而且是對小蘋果道歉!
我想說要以後若要跟小朋友有開玩笑前,有必要針對小朋友的個性作調整,事後要記得溝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比例設定與出圖技巧-線上課程(點我)👈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